健康资讯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资讯内容

国内首个结直肠癌患者指南发布 扫码带走

编辑: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  时间:2019-01-10

 

1月8日,国内首个面向患者的结直肠癌防治全流程指南发布,该指南由22位肿瘤领域权威专家撰写审核,为大众和患者提供一份结直肠癌预防、早筛、确诊、治疗、康复全流程疾病科普百科。

每三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

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》显示,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前5位。仅2015 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就有37.63万人,因结直肠癌死亡患者19.10 万人。这意味着,平均每天约1000人确诊结直肠癌,每三分钟就有1人死于结直肠癌。
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、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指出,虽然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,但遗憾的是,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比例较低。由于结直肠癌早期容易“隐形”,没有特异症状。而大部分民众也没有直肠指诊、肠镜检查等癌症早筛的习惯,目前临床上接近80%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就是中晚期,近半数患者生存期不超过5年。若能早期发现,及时治疗,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%以上,基本实现治愈。

结直肠癌诊疗进入“精准医疗”时代

结直肠癌的诊治已进入“精准医疗”时代。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副主任陈功在发布指南时介绍,结直肠癌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需要基因检测,只有了解了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,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,使患者受益。研究发现,约50%的结直肠癌有RAS基因的突变。RAS基因检测可筛选出更适合特定靶向药物的患者,从而避免盲目用药。目前,RAS基因检测率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仅为20%左右。

发布指南的同时,国家名医智慧医疗研究院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也正式宣告成立,由20位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,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、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等专家担任主席,旨在聚合医学界顶级权威专家资源,借助医疗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将专家诊疗经验和智慧沉淀并凝聚,让更多的患者获益。

了解《结直肠癌患者指南》看这里

《结直肠癌患者指南》由来自肿瘤内科、结直肠科、大肠外科等国内结直肠癌领域22位顶级专家参与共建,确保专业知识权威可靠。同时从患者视角出发,通过问答形式,将教科书式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案解读成患者易懂、实用的内容,让解答更贴近医患面谈口吻,实际解决患者的需求。

国内首个结直肠癌患者指南发布 扫码带走

从指南的首页可以看到,用户关注度最多的问题是结直肠癌术后多久可以开始辅助化疗?有65%的用户在读;其次是“得了结直肠癌后还能正常饮食吗?”“医生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检查患者身体?”“治疗后为什么还要定期复查?”等。指南从了解疾病、确诊疾病、治疗疾病、应对不适、带病生存、预防疾病等方面详细解读结直肠癌的预防、治疗和护理等问题,以后你再也不要通过百度搜索问题啦,你想知道的,这里全都有,而且绝对权威。

先给你来一个小问题演示:

● 结直肠癌能预防吗?

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,等发现的时候,可能已经是中晚期,多数患者感觉这个“魔鬼”是悄悄来临的。但是,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。结直肠癌在发生前,肠道常存在很长时间的癌前病变,即结肠腺瘤。一般来说,从腺瘤发展到癌,大概要六七年时间。在这个时间段里,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腺瘤,并及时切除,从而防止癌的发生。如果发现腺瘤已经发生癌变,但癌细胞仅侵犯到肠内最表浅的一层,在肠镜下可以完整切除肿瘤,也可以达到治愈。

为了预防结直肠癌,您平时要适当运动,维持正常体重,还要少吃红肉和加工后的肉产品,多吃全谷物和膳食纤维,还要戒烟戒酒。

另外,如果你是以下人群中的一员,一定要定期去医院检查。

需要提高警惕的人群包括

1. 大便时有不良习惯,比如看书、玩手机;

2. 久站、久坐和长期便秘;

3. 生活起居没有规律,经常暴饮暴食,喜欢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;

4. 患有肛肠疾病,如大肠息肉、溃疡性结肠炎等;

5.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,做过胆囊切除术。

想了解更多?目前,《结直肠癌患者指南》已在阿里健康APP首页上线。除此之外,在UC浏览器手机版、支付宝、手机淘宝等渠道均可查看该指南,获得关于结直肠癌从预防、治疗至康复的全流程指导。还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。


西安结肠癌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