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英国医学杂志》:在「吃饭」这件事上,这些国家都输给了中国
抛开味道不谈,你觉得哪国的饮食更胜一筹?
近日,一项发表在《英国医学杂志》上的研究分析了巴西、加纳、印度、芬兰、美国和中国等6个国家的27家连锁餐厅后,得出结论:
在研究范围内,一顿中餐的平均所含热量最低;从这个角度看,中餐更健康。
《生命时报》采访营养专家,解读中餐的营养优势,为你的日常烹饪划重点。
受访专家
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
各国饮食各有特色
此次研究涉及的6个国家涵盖南美洲、非洲、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等,各国菜肴风味各具特色,营养各有优劣。
南美洲国家巴西的菜肴口味较重,烤肉尤为出名。
加纳位于西非,菜肴讲究味香浓郁,偏爱辣味,烹调方式比较简单。
印度菜口味也很重,尤其喜欢用洋葱、咖喱调味,咖喱烹调过程中会加入不少油。
芬兰地处北欧高寒地带,食材大多取自大自然,但冬季时蔬菜主要是根茎类,绿叶菜较少,喜欢采用腌制和烟熏的烹调方法。
美国人的日常饮食融合了很多西餐的特点,蔬菜多以沙拉为主、肉类多煎烤,高油高盐的快餐一直饱受诟病。
相比上述国家的菜肴,中餐食材的多元化以及烹饪方法的多样化非常突出。
中餐3个健康优势
范志红认为,中餐制作没有那么标准化,调料品种众多,菜肴口味多变,采取共餐制,这些都保障了中餐的多样性优势。
1. 食材品种多
据西方学者调查,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,比西方多6倍,且中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,主食种类(谷类、薯类、杂豆类等)、肉类(红肉白肉)、水产品(鱼虾蟹等)也十分丰富。
除此之外,营养丰富的豆制品是中餐一大特色食物,比如早餐的豆浆、豆腐脑,做菜的南北豆腐、豆腐丝,调味的黄豆酱、豆豉等。
2. 烹饪方法数不胜数
中餐的烹调方法极其多样,按大类分就有20多种。
这些烹饪技法不仅让菜式更丰富,也能轻松保证食物多样性。光是烹饪绿叶菜,就有清炒、白灼、油煮、清蒸、凉拌等方式。
西方有蔬菜沙拉,我国有凉拌菜,而且并不逊色,特别是调味料,醋、酱油、香油等的搭配比高脂肪的沙拉酱更健康。
多种烹饪方法中,范志红对“蒸”的评价最高,“蒸能最好地保留食物营养,对营养素的破坏很少。”
无论是主食、蔬菜,还是肉类、蛋类,“蒸”都可以胜任,还能细分为普通的隔水蒸、裹米粉或面粉蒸、汽锅蒸、蒜蓉蒸等。
3. 饮食习惯有益健康
范志红认为,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很多好的饮食习惯。
一餐营养配比合理
中餐讲究荤素搭配,无论是一道菜还是一桌菜,搭配都很丰富。
相较于以肉类为主的饮食模式,混合膳食能更好地保证微量营养素的摄入,也有助餐后血糖的控制。而且中餐采用共餐制,更有利于摄入多样化的食物。
干稀搭配
汤是中餐的一大代表食物,中国人吃饭爱配汤。
夏天有绿豆汤,冬天有鸡汤、鱼汤和骨汤,适量喝汤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控制食量,且大部分汤都很清淡。
吃甜食少
传统中餐很少有甜味过重的主菜、主食,餐后也没有再吃甜点的习惯。
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吃西式甜点,这样会增加精制糖摄入量,可能导致超重肥胖等问题。
爱吃热菜
中餐中大部分菜肴都是热的,有些凉拌菜也要将食材先焯熟,一方面减少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,另一方面可促进食物消化吸收,特别是谷物等主食和鱼肉蛋等食物。
健康餐也要健康吃
中餐虽有不少优势,但也有些许不健康之处。范志红表示,普遍来说,家庭烹饪比外出就餐更有利健康。日常烹饪注意以下几点:
1、食材多样化,主食多粗粮
平时要有意识地增加食物种类,多换花样。如红肉、白肉和鱼搭配,细粮粗粮搭配,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。
2、注重食物配比,少量多样
按照膳食宝塔的配比搭配一日三餐,每类食物都应摄入。做菜时可减少每种食物的分量以增加种类。
3、多用健康烹调法
选择烹调温度适中的方式,多用蒸、煮、炖、清炒、凉拌,少用油炸、熏烤、炭烤。即使做油炸食品,也要严格控制过油的时间和油温。
4、控制调料用量
尤其是油、盐、糖等精制调料,用量要控好。
一个好办法是后放调料,比如出锅前再放盐,或者做好原味菜肴再浇汁等。这样既不影响口味,也能减少盐的摄入。
5、提升厨具品质
选择壁较厚的锅,既能使食材受热均匀,又能避免食物焦糊产生有害物质;多用不粘锅煎炒菜肴,可减少油的用量。
◎针对现在外出就餐及点外卖非常普遍的情况,范志红建议:
主动选择健康吃法,关注食物营养而不仅是口味,尽量不点油炸食品和重口味菜肴。
主动要求饭店做少盐少油菜;蔬菜量太少时,可要求多加一份菜。
上一条: 360万数据暴击,便秘、吃泻药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!
下一条: 国内首个结直肠癌患者指南发布 扫码带走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360万数据暴击,便秘、吃泻药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!
- 近期肠道菌群领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览
- 息肉明明切除了,为啥还是得了大肠癌?只因忽视了一个细节
- 想长寿,肠道要养好!这5大方法,让你终身受用
- 通过排便区分结肠癌和结肠炎,来看看区别
- 《Nature》子刊:抑郁症的发生竟然与人类肠道菌群的构成相关
- 最全治便秘手册,上大厕从此巨畅快!
-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:少患结直肠癌,每天1两葱蒜就够!
- 便秘难受怎么办?3种食物胜过吃香蕉,以前怎么就没发现!
- 我国每分钟7人患癌!跟「美国癌症协会」学5招,离癌症再远一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