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息肉不算严重!但如果拖了10年还没治好,就比较麻烦了
物质条件变好的同时,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。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:胃癌、结肠癌、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前五,而且,40岁以上的人是这三种癌症的高发人群。
肠息肉疾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病变,并且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。有专家提醒,90%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恶化而来的,但由于前期的肠息肉症状较少,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,所以常被患者忽视,直到检查出来早已变为大肠癌。
肠息肉不会“一夜”之间就癌变,起初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息肉,随着时间的累积,慢慢变成大息肉,后来再一步一步变为癌症,而这个癌变的过程一般只需要5-10年的时间。如果能抓住这10年时间,就可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。
常见的肠息肉分为这两种:
1、炎性息肉
炎性息肉是由肠道增生性的炎症引起,一般癌变几率较小,也会自行消失。
2、腺瘤性息肉
但是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较高,不会自行消失,也不能靠药物消除,当腺瘤性息肉长到1~2厘米时,癌变的几率在5%,而长到2厘米以上时,癌变的几率在25%~50%之间。
此外,肠息肉癌变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,长期的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糖、高盐的饮食,喜欢煎炸、烧烤烹饪方式,无节制的抽烟喝酒、暴饮暴食、压力过大等不良的习惯都有可能增加肠息肉癌变的几率。
临床上,很多人容易把肠息肉和痔疮搞混,这是因为两种病都是出现便血,但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。
痔疮引起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,呈鲜红色。但是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却是夹杂在大便中。所以如果出现大便掺杂着血的,就要引起重视了。
早期的肠息肉是可以通过肠镜检查出来的,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在体检时增加一项肠镜检查,若等到出现便血或腹胀的症状时,可能为时已晚。
也有患者对肠镜过于抗拒,认为它会引起周身不适,实际上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出了无痛肠镜,能大大减轻患者痛楚。
发现肠息肉也不要过于恐慌,只要及时切除,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。
1、发现肠息肉,可以通过在内镜下及时治疗;
2、如果息肉已经恶化为肠癌,也应该进行规范化的手术治疗;
3、在进行息肉切除手术后,患者应该在半年到一年进行肠镜复查;
4、在治疗时和治疗后,也需要注意自身的饮食方式调整,保持清淡的饮食,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,拒绝烟酒。
总之,预防肠息肉癌变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,改变往日的不良饮食习惯,减少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饮食摄入,提倡“删繁化简”的烹饪方式,让食物回归自然。另外,别忘了增加适量的运动也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哦
上一条: 息肉:不吹牛 我搞坏了90%的肠子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息肉:不吹牛 我搞坏了90%的肠子
- 如何保护肠道健康?饮食中如何调理?
- 胃肠息肉、胆囊息肉、鼻息肉、宫颈息肉、声带息肉…切还是不切?
- 健身也要“从肠计议”,肠道对运动的“三喜三厌”你知道么?
- 预防肠息肉:日常饮食你吃对了吗?
- 病从口入:远离结直肠癌,应该吃什么?
- 人体这7处「黏膜」,相当于给器官贴了层保护膜
- 痴呆症有救了?科学新发现:改变饮食结构,拯救晚年幸福
- “粑粑”里找癌基因,这项大肠癌筛查技术不用做肠镜
- 不要医生模糊答案!一篇教你看懂自己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重不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