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肉:不吹牛 我搞坏了90%的肠子
大家好,我叫息肉,我可以生长在身体很多部位,肠道、胃、耳鼻喉等。我可以很乖,也可以很坏。乖乖的我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,而坏坏的我就十分危险了。据美国2018年最新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结果显示,竟然有90%的肠癌都是我(息肉)导致的。
对于这个“成果”我表示很自豪,而人类对我则恨之入骨。其实,这也不能全怪我,长不长息肉并非我自己说了算,绝大多数都是被“养”出来的。不信?看我详细道来。
天天大鱼大肉,宠坏肠子里的息肉
在中国,肠癌被称为“富人癌”,理由很简单,好东西吃太多就容易把我召唤出来,然后呢,不把我们当回事儿,以为息肉是吃素得?!结果,又不治又不切,让我有非常好的生长空间,被宠坏的息肉就开始捣蛋、恶变,直至发展成癌症。
用科学的解释就是:摄入大量“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能量”饮食,能促进胆汁的分泌,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能将胆汁转化成次级胆酸,而次级胆酸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,能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,这些受损的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。
植物纤维素可使粪便量增多,使粪便成形,保持粪便内水分,稀释肠道内致癌物质,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,还能吸附对肠道有害的胆汁酸盐。植物纤维素摄入不足,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,会增加我(息肉)的发生率。
我们就是肠管内的“肉疙瘩”
人类的肠癌并不是单一病种,大肠可分为“盲肠、阑尾、结肠、直肠和肛管”五个部分,它们都会被我搞成癌变。而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,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“肉疙瘩”。
我的形态和病理性质均存在差异化,有的很小(几毫米),有的很大(数厘米);有的像蘑菇、有的像桑葚;有的是被孤立的个体,有的是抱团的群体;还有个重点问题,我很会隐藏,并不是长了就有异常反应,不做肠镜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,也正因如此,某些患者发现我时,已经出现了恶化。
拿中国来说,结直肠癌发病率、死亡率升高,就是缺乏对我的重视,基本不会做肠镜检查,导致被宠坏的我在肠道内肆无忌惮地搞破坏。
息肉:我更喜欢在这些人身上搞事情
其实,我的恶变通常需要5~10年时间,需要经历黏膜→增生→腺瘤形成→腺瘤癌变的漫长过程。但是,针对一些高危人群,我的发展速度会更快。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群体,在年轻时就有可能被我占据肠道,癌变几率很高。
有大肠癌家族史、低纤维饮食、吸烟酗酒、过度吃红肉、加工肉、低体力劳动、肥胖等人群,他们的肠道很容易成为我的聚集地,患癌的风险比一般人更高。
所以,想要降低肠癌发病率,第一件事就要解决我。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起,定期做肠道检查;普通人50岁开始做肠癌筛查。发现我的存在,请立刻切除;发现我已经变坏,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。虽然我会感觉很悲伤,但是为了健康也要狠下心把我铲除。
上一条: 如何保护肠道健康?饮食中如何调理?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如何保护肠道健康?饮食中如何调理?
- 胃肠息肉、胆囊息肉、鼻息肉、宫颈息肉、声带息肉…切还是不切?
- 健身也要“从肠计议”,肠道对运动的“三喜三厌”你知道么?
- 预防肠息肉:日常饮食你吃对了吗?
- 病从口入:远离结直肠癌,应该吃什么?
- 人体这7处「黏膜」,相当于给器官贴了层保护膜
- 痴呆症有救了?科学新发现:改变饮食结构,拯救晚年幸福
- “粑粑”里找癌基因,这项大肠癌筛查技术不用做肠镜
- 不要医生模糊答案!一篇教你看懂自己的溃疡性结肠炎到底重不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