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除胆囊要预防肠癌 想防肠癌可以吃些啥?
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,早期常无症状,至出现便血、腹痛、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,患者常常已属中晚期。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:大肠癌高发地区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;接受过大肠癌、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;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。
哪些人更容易患肠癌?
1、大肠息肉患者: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(炎症)性两大类。已经确知腺瘤性息肉,尤其是多个的息肉容易癌变,大肠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发生率比无腺瘤的要高5倍!尤其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大腺瘤危险性更大。所以腺瘤性息肉被称为“大肠癌的癌前病变”,必须摘除干净以绝后患。即使去除后(包括手术切除)仍应警惕再发。炎性息肉癌变机会较小。
2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: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比常人高5~10倍,如在尚未成年时就发病,病变一直活动,范围广泛,病期在5年以上者,癌变危险性更大。
3、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:多为卵巢、子宫癌患者,其直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。直肠癌的发病多在放疗10年之后,尤见于放疗剂量较大的病人。
4、有肠癌家族史者:有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,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。
5、胆囊切除者:行胆囊切除术以后及行近端小肠与远端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,由于有毒性的次级胆酸直接进入结肠刺激肠黏膜,增加了患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癌的危险性。
6、从事某些职业者:如石棉加工业,纺织业工人。
平时怎样吃饭防大肠癌?
多摄入膳食纤维素,最好每天在30克以上,可通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来实现,如魔芋、大豆及其制品、新鲜蔬菜和水果、藻类等;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,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。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,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。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,可助粪便成形,利于排便,并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,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。此外,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可小视,科学研究表明,维生素a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e、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。
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饮食
1、选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
如粗粮、蔬菜、水果等。粗纤维可增加食物残渣,刺激肠壁,促进肠道蠕动,使粪便易于排出。
2、多吃产气的食物
如豆类、薯类、马铃薯、萝卜、洋葱、豆芽、韭菜等食物,可刺激肠蠕动,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,促进排便。
3、多选用润肠通便的食物
如蜂蜜、芝麻、核桃、酸牛奶、洋粉等食物,使粪便变软,便于排泄。
4、选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
如谷类、豆类、花生、坚果、瘦肉、内脏等食物,可促进肠蠕动,帮助排便。
5、芝麻油、花生油、玉米油、菜籽油、豆油等植物油
不仅有润肠的作用,还可以分解产生脂肪酸,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,利于排便。
6、每天要有充分的饮水量
至少8-10杯,晨起饮一杯淡盐水或冷开水,能刺激肠蠕动增加,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。
7、忌用强烈调味品及饮料
如辣椒、芥末、胡椒、浓茶,咖啡等食品。
病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不要小看便秘,有的时候是会迷惑人的。家中的老年人,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孩子,有了不舒服自己扛着,这种现象非常普遍。因此来讲,有便秘的老年朋友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看,如果不是肿瘤更好,万一得了癌症不可怕,对肠癌,早发现治疗效果会很好。
上一条: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
- 医生提醒:防止癌症复发、转移,一定要记住这4点
- 《自然》子刊:啥?肚子上的小肥肉也和肠道微生物有关!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调节人体脂肪分布的秘密|科学大发现
- 肠道菌群这么“全能”,临床该怎么用?
- 肠胃不好身体出现四种异样 表明你已被幽门螺杆菌传染
- 缺乏维生素D,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或将增加超3成
- JAMA重磅:厉害了,中国医生、科学家!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临床研究首登顶级医学期刊,终实现0的突破|临床大发现
- 24个常见的身体检查指标,分别代表什么意思?解读和对策都在这!
- 肠道菌群可能是决定癌症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
- 我们为什么会得癌症?肠道菌群原来和癌症有这样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