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母亲结肠癌逝世给女儿忠告:这点若被忽视,一查常会癌症晚期
总有人说,生死之前,绝无大事。
但我认为,生死面前,任何小事细节都是大事。
昨日,小康医生看了一篇微博@“逝者如斯夫dead ”的一篇《母亲因结肠癌去世后,女儿的忠告》。女儿在文中的讲述尽管很克制理性,没有讲述过多痛苦,但在字里行间的克制,反而让人更加难受。
自己母亲在确诊结肠癌后,刚开始积极配合医生,采用手术和用药。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,但好在效果非常好。
然而当发现癌症复发转移后,母亲的情况逐渐下降,先是会疼会叫,会因关节痛而扭曲,会因便秘而肚子肿大。
当癌细胞转移到脊椎,压迫了神经,已经无法下地,作者尽可能让妈妈最后告别可以干净和体面,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。
文章的最后,作者也发现其实母亲很早之前就有癌症迹象,一小块结肠息肉到最后的肠癌,这让作者感叹“母亲很早之前就一点点离开”。
因此建议读者若上了45岁,就记得做一次肠镜检查。若正常,十年后再测;若发现肠子有息肉,请务必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割掉。
每年夺走19万人的结肠癌,从发现到死亡就只差这步
在中国,每年有38万人被查到出患有结肠癌,而死亡人数却达到19万人。比起肝癌和肺癌,这结肠癌或许较为陌生。
但随着近几年的数据,大肠癌(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)的发病率也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,而患大肠癌风险的高危人群--为中老年人,而40-50岁年龄之间发病率最高,男女之间为2~3:1的比例。
更可怕,中晚期结肠癌在5年生存率却还不到15%,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也已进入了中晚期。
预防早期大肠癌要早发现、早治疗
早期结直肠癌若能得到及时治疗,那么5年生存率就可以达到90%。由于早期结肠癌没有明显症状,常规体检不能够很好判断。
在今年5月份,美国癌症协会也建议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最好进行结肠癌筛查。
首先,要了解你是否是高危人群:随着年龄的增加、有家族史、大便隐血、便血、慢性腹泻、慢性便秘、阑尾炎史、慢性胆囊史等,患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,就要注意做好大肠癌的筛查,早期发现。
其次若符合以上的高危人群,那么就建议今早一次结肠镜检查,在检查注意这几点:
1.注意粪便检查和指检
确定粪便是否有隐血,如果是高危人群,粪便中会有隐血,指检可能有息肉(每年可以做一次粪便检查、指检很重要)
2.肠镜检查
进项肠镜检查如果没有问题,则10年内不用在复查。一般息肉从产生到癌变的过程大约需要10年左右,若有家族史者,建议3-5年可以复查一次!
如果有顽固性便秘、大便形状变细、血便、腹痛;直系亲属患有肠癌;肥胖、吸烟、糖尿病、免疫缺陷;或是有大肠腺瘤、溃疡性肠炎者等,建议最好进行一次肠镜检查,只有提前做好筛查,尽早的发现身体的异常,才能不让可怕的肠癌悄悄生长。
而对普通人群,也不可掉以轻心。一般在45岁以上的中老人,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实验,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,若大便潜血试验出现阳性,而且未能找到发病原因,那么建议最好提前进行肠镜检查。
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大家都能够有自我体检的意识,
在医生的指引下,能够有机会享受到个性化的体检筛查。
或许在与癌症进行斗争并不能够保证每次必胜,
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需要擦亮手中给的剑,最帅出击和抵抗!
上一条: 预防肠息肉:日常饮食你吃对了吗?
下一条: 脑肠”隔得远,可它们却上下一心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预防肠息肉:日常饮食你吃对了吗?
- “该给肠子洗个澡了”从小听到大,而你真的做了吗?
- 医生:这5种病都是被“气”出来的,生气真傻,看谁还敢生气?
- 结直肠癌的元凶大肠腺瘤,你了解吗?
- 研究发现:癌细胞喜欢拿它当“饲料”,血液里越多越危险
- 肠道如果长息肉了,身体也会亮出这3个“红灯”,请留意
- 45岁男子患肠癌丧命 医生:上完厕所多看一眼 关键时刻能保命
- 肠癌最“喜欢”的5种人 尤其是第三个 肠癌喜欢 其他癌也喜欢
-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5个癌症是什么癌?都有什么特点?应该怎么治疗
- 免疫力下降,身体会有4个信号!别到生病才发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