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镜切除后发现息肉癌变,要不要再追加肠切除手术?
最近有几个病人,再进行了肠镜结肠息肉切除后,术后病理发现结肠息肉有癌变,于是病人和家属非常紧张,关键是咨询了不同的医生,还给出不同意见,有的医生建议做肠切除手术,有的医生不建议做肠切除手术。到底要不要做肠切除手术呢?
《国家卫计委结直肠癌诊疗指南》指出:“对于T1期(侵犯到黏膜和黏膜下层)的大肠癌,如果切除完整、切缘和基底肿瘤阴性,而且分化程度好的直肠癌,则无论是带蒂还是广基,则不需要再行手术切除”。
因此对于进行EMR切除术后是否需要再进行手术切除,关键要评估以下三点:
第一、确保是T1期,即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,没有肌层侵犯:在肠镜下息肉切除,一般都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,即首先在粘膜下注射盐水和染料,使肿瘤抬起来,然后再进行切除。如果肿瘤已经侵犯了粘膜下层甚至肌层,注射时肿瘤就抬不起来,我们称之为“非提起证”,这种肿瘤不适合做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,换句话说,能做粘膜下切除术患者,都是“非提起证”阴性的患者,确保即使肿瘤恶变,也是局限于粘膜层。除此之外,还要进行腹部和胸部增强CT扫描,以排除有淋巴结和肝脏、肺脏转移。
第二、要确保是完整整块切除:对于较大的息肉,如果不能一次完整切除,是分次切除的,这类病人如果发现息肉癌变,可能要建议其去进行手术切除;如果是一次完整切除(en-bloc),则不需要追加手术。
第三、病理学评估必须切缘和基底没有肿瘤,同时要排除一些高危因素如低分化腺癌、肿瘤侵犯淋巴管或者神经,这样的大肠癌不需要追加手术。
因此对于息肉术后发生癌变者,只要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完整切除、排除远处和淋巴结转移、切缘和基底没有肿瘤,无高危因素如低分化腺癌、肿瘤侵犯淋巴管或者神经,这样的息肉癌变就不需要追加手术。
上一条: 肠道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!4个简单方法,增加肠道益生菌!
下一条: 肠道功能的紊乱与湿热症脱不了干系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肠道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!4个简单方法,增加肠道益生菌!
- 肠胃健康自测 4招改善肠道微环境
- 「炎症」是这样拖成癌症的!做5件事把危险降到最低
- 大肠息肉易复发,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!
- 重度贫血、消瘦,竟然是结肠癌前病变!
- 日本医疗:日本利用AI检查大肠息肉等病变
- 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国最多!治疗结直肠癌,我国这项技术世界领先
- 结直肠癌的元凶大肠腺瘤,你了解吗?
- 90%疾病源于肠道衰老
- 肠镜检查的进肠尺寸是多少?不同方式,尺寸也有所不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