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度贫血、消瘦,竟然是结肠癌前病变!
极其少见!8岁儿童结肠竟有20多个大大小小的息肉。
作者丨寇滦 刘柱
来源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
“这么多息肉,非常少见,息肉大小、形状各不相同,有些可能已经癌变。”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高峰玉教授正给8岁的兰兰进行结肠镜检查,当发现孩子结肠内有20多枚大大小小的息肉时感叹道,“息肉形状大小各不相同,有菜花状、有分叶状、有球状的、有带着长蒂,有扁平突起的,有些表面结构已经溃烂、还在渗血,最大的直径有3.0cmx6.0cm,最小的也有1.0cm左右。”
图一 内镜下结肠息肉
图二 内镜NBI下息肉表现
“NBI模式下观察,部分息肉表面呈腺管结构改变,是腺瘤!还有很多表面结构已经破坏,可能已经癌变!”,在一旁观看的张俊勇主任也震惊道,两位主任都表示自己尽管有着近30年的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经验,也很少见到过如此大的息肉,而且是长在瘦弱的8岁孩子身上。
孩子严重贫血,辗转求医
就在两天前,兰兰(化名)的妈妈走进高峰玉主任的诊室,讲述兰兰的病情,眼神中充满期待。“孩子从小就贫血,消瘦、没有力气,吃了多少补品都不见好,半年前我发现她大便经常带血。”
高峰玉主任打量了一下兰兰,发现兰兰略低着头,沉默着,显得很消瘦,面色苍白,没有了本属于这个年龄的活力。
“半年来,我带着孩子去了多家医院就诊,一直没有查出具体的便血原因,贫血越来越厉害,听说咱这能为儿童做胃肠镜,我们就抓紧时间赶过来了……”
明确诊断,肠镜检查必不可少
听完兰兰母亲的叙述,高峰玉主任对兰兰进行了仔细的查体,发现兰兰贫血貌很重,体型消瘦,腹部触诊软,没有包块,没有压痛、反跳痛。询问兰兰病情,只说自己乏力,经常恶心、呕吐,有时候有腹痛、腹泻等不舒服,大便不带粘液及脓。经过综合分析,高峰玉主任考虑兰兰很可能是结肠息肉导致的便血,需尽快完善其他的相关检查,然后行结肠镜检查。
“化验血红蛋白只有57克,孩子属于重度贫血,是麻醉内镜检查的禁忌症,需要尽快输血把血红蛋白提到70克以上。”高峰玉教授耐心地跟兰兰妈妈讲解,“给孩子输点血,再多补充点营养,然后我们再给孩子喝泻药,把肠道准备好,安全第一。”
结肠镜下微创切除息肉
经过2天的准备,兰兰精神状态明显好转,化验血红蛋白也提到了89克,一切准备就绪后,高峰玉主任娴熟地操作着肠镜,发现了孩子结肠多发巨大息肉,孩子贫血的原因终于明确了。
因息肉过多过大,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、营养状况差、手术创口大等问题,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,高峰玉主任决定分次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,这一次先把10余枚大的,容易出血,形态容易癌变的切除,待恢复一段时间,再切除剩余的息肉。随后高峰玉主任为兰兰进行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。当手术结束后,高峰玉主任长吸了一口气,感叹道:这是我做过的时间最长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了。
图三 内镜下息肉切除
病理结果证实:部分息肉已是癌前病变
很快病理结果出来了,内镜中心的医护们看到病理报告时,再一次震惊道“幸亏切得及时!”,因为报告上显示着:部分息肉为幼年性息肉,有些息肉是癌前病变—绒毛管状腺瘤,部分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。这个病理结果也证实我们此次内镜手术是非常及时的,剩余未切除的息肉也需尽早处理。
最后,高峰玉主任再次强调,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%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,其次是结肠炎,孩子一旦出现反复便血、反复发作性腹痛、腹泻等症状时,要及时行肠镜检查。
鉴别诊断
1
幼年性息肉病
该病幼年者多,主要症状为便血、贫血、肠套叠、腹痛等。好发于直肠,息肉大小为数毫米至数厘米,表面多为光滑呈红色调,有粘膜附着,形状为无蒂型至有蒂型、分叶、结节状、奇异的形状(葡萄串状、芋头状、海草状)等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分叶状的息肉内部多混有腺瘤及癌的成分,需非常警惕。有报道幼年性息肉病并发腺瘤及癌的几率分别为25%,18%。综合分析该患者情况,考虑该病可能性最大。
2
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
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,表现为整个结直肠(大肠)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。多在15岁前后出现息肉,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,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。表现为腹部不适、腹痛、大便带血或带黏液、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及时治疗,终将发生癌变。所以一旦发现,需及时处理。
3
Peutz-Jeghers综合征
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遗传性疾病。临床表现不一,个体差异很大。病情轻者可无自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腹痛、腹泻、黏液便、便血、便秘、呕血等消化道症状。
本病的两大特征性表现为发生于面部、口唇周围、颊黏膜、指和趾,以及手掌、足底部皮肤等处的色素沉着及胃肠道息肉。息肉常呈多发性,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,以小肠多见,在胃、大肠、阑尾腔也有生长。
这些息肉大小不定,小者仅为针头般大小的隆起,大者直径可达10.0cm,多为0.2~0.5cm,表面光滑,质硬,蒂的长短、粗细不—,也可无蒂。较大息肉可呈菜花样。而我们这个小患者没有发现色素沉着的表现,胃镜检查也未发现有息肉,考虑为该病的可能性较以上两种疾病小。
上一条: 日本医疗:日本利用AI检查大肠息肉等病变
下一条: 大肠息肉易复发,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!
相关行业知识
- 保健从肠道开始
- 养生警惕:人体有4个地方最脏(图)
- 预防大肠癌 先要学会自检肠道
- 【最新科研动态】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
- 《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(2015—2020年)》
- <健康新知> 研究发现节食可能让人变傻
- 《名医有话说》大便异常警惕大肠癌—直肠癌的防治
- 《涨姿势》肠道里的惊天大秘密!
- 《肠道健康三大法则》
- 咸阳瀚林中医结肠病研究所提供溃疡性结肠炎特色疗法
- 日本医疗:日本利用AI检查大肠息肉等病变
- 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国最多!治疗结直肠癌,我国这项技术世界领先
- 结直肠癌的元凶大肠腺瘤,你了解吗?
- 90%疾病源于肠道衰老
- 肠镜检查的进肠尺寸是多少?不同方式,尺寸也有所不同
- 甘蓝、卷心菜和西兰花防结肠癌
- 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有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?千万不要忽视!
- 肠息肉喜欢“缠上”这3类人,做3事戒3物,息肉可能慢慢变小
- 过敏 居然和肠道健康有关?
- 我们有多长时间来阻断肠癌发生于萌芽阶段?